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常见问题探析

        目前,很多企业都已经实施了或者实施过绩效考核的管理方法,还有的企业正打算实施绩效考核。然而,企业对实施绩效考核的效果却是褒贬不一:据对近千家的公司调查中的统计表明,在实施人员绩效考核的企业中,59.1%的企业选择效果“一般”,选择“非常好”和“很好”的比例合计才20%,选择考核效果“非常好”的企业只有18家,占1.7%,这也说明了对人员绩效考核确实是一个令企业头痛的工作。

  这里列举绩效管理中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希望这些问题的探析能够对改善公司绩效管理现状,或者对将要实施绩效管理的企业有一定的借鉴。

  问题一:绩效理念上,只是考核结果,缺乏对过程性的关注。有的企业理解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就是对员工打分后并应用到与薪酬的挂钩上;有的企业把绩效管理制度中的目标商定、过程沟通、结果反馈等过程性东西删除。减少了员工参与绩效管理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员工认为绩效考核就是月底打分和扣工资。

  问题二:绩效管理组织上,认为全部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只是组织者、工具和办法制订者,关键是高层管理者能否有力的推动绩效管理工作、能否带头认真执行过程管理规定并避免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等误差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问题三:考核内容上,大同小异,没有体现岗位特点。有的企业岗位指标的设置上只是态度、能力、工作绩效三类指标,而工作绩效只是工作完成度、忠于职守、响应速度、工作饱满度、工作效果等大类进行打分,员工就不会有针对性的了解自己的工作中哪些方面做的好——继续发扬、哪些方面做的不好——工作改进,从而影响了绩效的改进与提升。

  问题四:绩效目标设定上:目标设定上级说了算,过高不着边际,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工作目标设定上在绩效管理中一般规定要通过上下级的沟通共同确认或者认可,这样的绩效目标员工的参与度、实施的积极性和动力会增强。

  问题五:考核周期上,或者过长或者过短。根据不同的岗位特点和工作性质,设定不同的考核周期,周期过长和过短对于实施绩效管理的执行性和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

  问题六:考评主体上,考评主体范围过宽。评价主体的选取原则是谁了解谁评价,并能够对其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问题七:考评结果上,差别不大,体现不出应该有的差别。

  问题八:绩效结果的应用上,只是用于计算奖金和绩效工资。如果对于绩效考核的结果仅与工资挂钩,员工参与绩效考核的积极性就会不高。

  总之,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者进行管理的工具,而不是另外加到各级管理者身上是负担。只要我们从理念上弄清绩效管理的实质,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绩效管理体系,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全员参与认真执行并不断改进,我们的绩效管理工作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