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估五大陷阱

        很多高管都认为绩效评估是个棘手的“差事”,更不愿倾注心血去思考该怎样建立良好完备的评估系统,也就难免要受困于绩效评估的“陷阱”。那么,管理层到底该如何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估?

  陷阱一 自身比较

  也许你的办公桌上正罗列着一份小山一样高的数据,净是些前期计划、预算与当下业绩的对比,那么恭喜你,你刚刚掉入了绩效评估的陷阱!你只看到了自己,没错,公司业绩良好,甚至超额完成任务,但你注意过竞争对手的情况吗?想知道自己做得多好,最理想的标尺来自于组织外部,应该奖励相对而非绝对绩效表现。

  陷阱二 只顾回头望

  几乎每家公司的绩效评估数据都包括今年与往年的对比。小心!这是又一个陷阱!打败过去不是重点,真正有效的绩效评估系统应该告诉你,眼下的决策将如何创造利润,帮助你赢取未来。


  陷阱三 尽信数字

  无论业绩表现好坏,似乎只能通过数字体现出来。问题在于,你怎样确定表格中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全部真实?想想顾客意见调查:员工递给你一份表格,盯着你把它填完,谁能保证交到主管手里的不是他挑选好的“满意之作”呢?

  陷阱四 考核指标单一化

  许多知名企业都曾陷入“数据造假门”的丑闻,这说明只要考核指标存在,就无法杜绝管理层私下“动手脚”。但建立多项指数而非单一标准来衡量绩效,至少能够有效制约此类“小把戏”的频繁发生和成功几率。

  陷阱五 坚持“以数字为纲”不变

  绩效评估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商业进步的速度,特别是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最容易被套入“评估指数恒久不变”的陷阱。创业初期,绩效的表现就是生存下来、稳定资金源与成长发展,各种对比性的评估标准可能几周、几月甚至几年都不变更。然而,一旦企业成熟,目光就必须转移到利润以及与对手的竞争当中。

  对公司来说,绩效评估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陷阱与疑点,主要缘于制定评估体系的人并非这一领域的专家。财务主管尚不能完全掌握运营现状与绩效之间的关联。实际上,部门经理、业务主管这些人反倒更适合负责绩效评估,可惜公司内部各种利益冲突又限制他们插手这一范畴。